山西财经大学科研振兴行动计划

首页 >> 管理制度 >> 校内文件 >> 正文

 

                                                 


(晋财大校号)
  一、指导思想
  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坚持“以科学理论指导大学、以先进文化构筑大学、以务实精神管理大学、以历史责任发展大学”的办学理念;在我校尽快形成“稳定的学术带头人、稳定的研究方向、稳定的学术团队、稳定的经费投入、高质量的科研成果”的“四稳一高”科研导向机制;坚持科研为教学服务、为社会服务的基本思想,使学校的科学研究在提高教学质量、知识创新、社会服务方面更具特色和优势,全面提升学校的科研综合竞争力。
  二、行动目标
  (一)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培养扶持一批优秀科研团队
  1、通过适当扶持、重点培养和积极引进等方式,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一支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职称、学历、能力、学缘和梯队结构合理的优秀科研团队。
  2、精心打造科研品牌,未来五年内,遴选、培养和扶持10个左右科研优秀创新团队和15-20名左右拔尖创新人才,其中培养3个省级优秀创新团队和5-8名省级拔尖创新人才;培养造就10名以上在全国有影响的学术带头人;重点支持、培育30名左右省级青年学术带头人。造就5-8个在全国具有领先水平的研究领域(学科)和研究方向。
  3、营造浓厚学术氛围,大力开展学校的学术活动,努力繁荣学术研究,在学校逐步形成开放、自由、活跃的学术环境。
  (二)以服务社会为中心,强化科研机构的社会服务功能
  1、强化制度建设,加大考核力度,充分发挥学校各级各类科研机构的重要作用,努力推动院(系、部)所合一的管理模式进一步规范化运转,积极支持科研人员依托科研机构开展科研和社会服务活动。
  2、在部分研究机构中试行企业化运作模式,推动研究机构在不断推出高质量研究成果的同时,进一步提升研究机构的经济效益。
  3、在所有研究机构中实行所长(主任)任期目标责任制,定期完不成目标任务的负责人要及时调整,两年周期内不开展任何科研活动的研究机构要及时撤销、合并。
  4、加大独立研究所的建设力度,试行校内研究机构独立发展模式,鼓励独立研究机构在校内跨学科聘请兼职研究人员入所进行合作研究。通过三到五年的建设和培育,使3-5个独立研究机构达到独立招收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的能力。
  5、强化与教育主管部门的联系与合作,加快科研基地的建设。未来5年,力争培养、扶植4个以上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和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实现国家级研究基地零的突破。
  (三)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努力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科研成果
未来5年,力争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50项,争取实现国家级奖项零的突破;力争未来五年被SCI、SSCI、EI、ISTP、A&HCI来源期刊收录总量达到50篇;国家级论文发表总量达到600篇;国家级项目20项,省级项目200项,年度外来项目经费突破500万元。
  (四)以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建立科研教学互动机制
进一步完善科研教学互动体系,建立教学检验科研质量、科研促进教学水平的教学研究和科学研究互动机制。
  三、保障措施
  (一)建立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的科研运行机制
  1、在较短的时间内建立起“学术带头人——科研方向——科研团队——经费投入——科研成果”良性运行的科研机制。引入竞争机制,建立目标责任制,逐步建立起学术带头人、科研团队的准入、考核、成长、退出机制。
  2、科研梯队的建设要与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紧密结合起来,每一个科研团队,必须有3名以上研究生参与研究工作,研究生的科研工作、学术活动、成果转化要纳入科研团队的工作计划。
  3、把教学研究纳入科研团队的研究计划,注重科研成果、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过程的转化。
  (二)通过制度创新,建立有效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1、强化竞争机制、激励机制,较大幅度地提高学术带头人和科研骨干的待遇,坚持“不为所有、但求所用”的理念,稳定现有科研队伍,吸引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
  2、调整政策、强化措施,重点资助和奖励国家级科研项目和国家级学术论文和获奖成果。
  3、进一步完善科研先进单位和科研标兵考核评审办法,加强对各单位科研人才培养和学术梯队的考核。采取措施进一步强化科研先进单位和科研标兵的示范作用。
  4、启动山西财经大学“10个一”科研精品工程。坚持“宁缺毋滥”的基本原则,每年评选一篇优秀学术论文、一本优秀学术专著、一个高质量科研项目、一个优秀科研团队、一个在全国有影响的研究方向、一名优秀学术带头人、一个效益突出研究机构、一个优秀社会服务团队、一篇优秀教学论文、一项重大发明创造。
  5、进一步完善科研考核制度。根据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方案,建立健全个人科研工作量考核制度,制定并实施科研考核实施细则。
  6、借鉴国内大学先进经验,深化项目管理制度和项目经费管理制度改革,创新管理机制,全面落实项目负责人制度,进一步调动全体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的积极性。
  7、各学院、系、部要把本单位创收比例的20%用于资助本部门所开展的各项科研活动。
  (三)进一步完善科研评价体系
  1、制定科学规范的成果鉴定管理办法。对从事创新研究、服务经济建设所取得的成绩,通过专门机构进行科学认定和评估。获得专利和可供转化的鉴定成果,与理论研究成果、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一样受到重视。
  2、强化科研质量考核、评价措施。进一步完善科研质量考核、评价体系。
  3、制定、推行学术带头人遴选、考核、鼓励制度,推动学术带头人确立和巩固稳定的研究方向,提高学术带头人培养学术梯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为开展科学研究和培养学术团队创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1、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学校科研工作、职能部门和各学院、系、部科研工作的协同、互动机制,进一步增强各教学单位的科研主体意识。
  2、以确立稳定的研究方向为基础,逐步建立“预研究”成果孵化机制。鼓励打破部门界限,组建跨学科研究团队,整合现有科研资源,集中力量,协作攻关,加快科研进程。提倡与鼓励文理结合,加强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的交叉合作,提倡和鼓励运用自然科学的方法解决人文社会科学问题。
  3、鼓励横向合作研究,对有重大影响的国际合作项目,学校在办公设施、经费投入等方面给予优先支持。
  (五)加强项目管理,加大国家项目的资助力度
  1、加大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和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项目的资助力度。积极争取国家各部委、省自然科学基金、省软科学、省哲学社科规划办、省教育厅等省部级科研项目,提高项目申报率和中标率。
  2、积极支持横向研究项目,鼓励各部门和全体科研人员积极参与社会经济活动中重要课题的研究,积极参与政府、企事业单位的创新活动,通过横向项目研究,进一步加强学校和社会经济领域的联系,大力提升学校的社会服务功能。
  3、建立校长科研基金,加大对具有博士学位的青年教师的支持、培养力度,支持他们尽快组建或融入学术团队,形成稳定的研究方向,多出成果,出高质量的成果。
  4、建立重大科研项目奖励制度。对具有重大学术价值、对政府决策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影响的决策研究、应用研究项目和学术成果给予重奖。
  (六)加强激励机制,推动科研成果转化
  1、从2006年起,配合“10个一精品工程”,启动“山西财经大学优秀成果转化基金”项目,资助出版山西财经大学学术文库。学术文库以学校学术带头人、科研标兵、科研骨干等完成的原创性科研成果、省部级以上研究项目和对政府决策、应用研究具有重大影响的科研成果为主,以及通过招标形式确定的校级重点研究项目,作为学校的标志性成果公开出版。
  2、以“山西财经大学研究报告”的形式,汇集学校科研人员的理论探索和对策研究精华,为山西省、市政府部门和部门主要负责人以及百强企业提供山西财经大学科学研究最新研究成果,为政府和企业决策提供直接的理论支撑和对策建议。形成学校与政府部门、企事业单位科学研究转化互动机制。
  (七)加强科研信息资源管理,提高科研管理服务水平
  1、依托学校的网络资源与图书馆的综合优势,通过山西财经大学科研管理服务信息平台的建设,逐步建立起学校科学规范的科研成果管理体制和科研信息发布、利用和协调机制。在较短的时间内系统建立学校科研人员的学术档案、成果统计分析、发布平台。
  2、建立和完善科研成果转化机制和手段,加大学校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力度,积极向政府部门和企事业单位宣传、介绍、推广我校教职工的科研成果和科研项目。
  3、强化山西财经大学科研网建设,争取2006年内实现项目申报、成果统计的电子化、网络化;并建立学校学术专家库、学术项目库、科研成果库、科研机构库等信息数据库,2006年起全面实现学校科研工作的无纸化办公,提高科研管理的效率。
  (八)面向经济建设主战场,积极开展决策研究与应用研究
  1、集中力量,加强研究,针对全国和山西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的研究成果。
  2、加强与国家有关部委及山西省或市党政领导和经济主管部门的科研联系,组织参与政府重大决策项目的研究、论证,积极为我省经济与社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3、鼓励和支持各院、系、部根据专业特色,主动寻找企事业单位开展合作研究,建立各种形式的联合体,积极参与企业的技术创新和应用性成果向市场的转化。
  4、建设服务高地,提供政策支持,充分利用学校现有的人力资源,大力开展社会需要的多种形式的咨询服务。
  5、转换机制,强化激励措施,建立社会资金为主、学校资助为辅的项目资金管理、使用机制。
  6、建立科研成果、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过程转化的保障、推动机制,将教学研究成果纳入学校科研考核指标体系,推动科研成果、教学研究成果向教学内容、教材、课堂的规范转化。
  (九)营造学术氛围,推动学术开放与学术交流
  1、加大学术交流经费投入,鼓励学校教师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站在学科前沿,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学术信息。
  2、继续办好“山西经济高峰论坛”,真正把“论坛”办成紧密联系政府、企业、理论界的桥梁和纽带,办成服务山西社会经济建设的高层学术平台。
  3、创新学术活动形式,进一步繁荣学校的学术活动,进一步提高学术讲座的学术水平,努力把国内外经济理论界最高水平的学者请上我校的学术讲坛;以“主题讲座”为主,提高“每周一讲”的学术品位;继续办好“财经论坛”,要求具有高级职称的在职教职工要积极参与学校的学术活动,结合自身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利用校内各种学术活动积极开展学术交流;加强对各类学术讲座和学术活动的组织与管理,进一步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水平。学校鼓励各教学科研单位以“自收自支”或“以会养会”的形式举办各种学术会议和学术活动。
  4、加强与国内外名牌院校、科研机构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等方面的合作;加强与国、内外学者的交流与合作。
  5、加强与新闻媒体的合作,对学校科研创新与应用经济研究的最新成果、研究领域、学术带头人进行全方位宣传报道,努力提高学校的知名度。
  (十)加强科研管理队伍建设,提高科研管理质量和效率
  1、进一步完善科研管理人员定期培训制度,学校每年进行一次院、系、部科研管理负责人和科研秘书培训,不断提升科研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业务能力、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真正培养一支由学校职能部门和教学单位、研究机构共同构成的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管理一流、服务一流的科研管理队伍。
  2、结合科研先进单位考核评审办法制定“科研管理先进个人”考核评审办法,从2006年起,对在科研管理工作中成绩突出的科研管理工作者予以表彰。
  (十一)加强学术道德建设,规范学术行为
努力贯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发布的《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学术规范(试行)》,把端正学术风气,加强学术道德建设作为学校科研工作的重要任务来抓。在科学研究中,要树立正确的学术道德和价值观念,提倡求真务实,潜心研究,勇于创新的精神;增强献身科教、服务社会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反对沽名钓誉、急功近利等不良风气;坚持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反对投机取巧、粗制滥造、盲目追求数量不顾质量的浮躁学风和行为,坚决抵制学术腐败。
                                                    二○○六年二月二十八日

[供稿:山西财经大学科研处

[最后更新2007-12-01]

版权所有:山西财经大学科研部      联系我们
地址:山西省太原市坞城路140号 邮编:030006
晋ICP备05000470